在历史的长河中,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色彩印记。而当我们提及清朝乾隆年间,那绚烂多彩的色彩世界仿佛穿越时空,跃然眼前。乾隆,这位史上“网感”十足的皇帝,不仅以其丰富的兴趣爱好和文艺创作成为“网红”,更以其独特的色彩品味,构建了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“色彩帝国”。在这个色彩世界中,乾隆皇帝的多巴胺审美不仅满足了视觉上的愉悦,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哲学。
一、乾隆的色彩帝国:从“弹幕鼻祖”到“穿搭大咖”
乾隆皇帝,这位历史上最具“网感”的皇帝,不仅爱收藏字画、爱写诗、爱临摹字画,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“穿搭大咖”。档案记载,乾隆皇帝对衣服的尺寸大小和颜色深浅极为挑剔,经常要求改制、重制或定制。这一份对细节的极致追求,不仅让织染局苦不堪言,更在无形中推动了清代服饰色彩的发展。
乾隆时期的服饰色彩,以黄色为主色调,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。而在这份明黄之中,又蕴含着丰富的色彩层次。明黄色,作为皇帝、皇后和皇太后的专属色,其染料选用槐米,经过精细的媒染工艺,使得色彩更加鲜艳且持久。而杏黄色、金黄色等色彩,则分别用于皇太子、皇子等皇室成员的服饰,形成了严格的等级规范。
(图为中国丝绸博物馆藏,明黄色实地沙盘金绣龙袍)
然而,乾隆的色彩帝国并非仅仅局限于服饰。他的“农家乐”瓷器审美、在全国各地留下的“乾隆御书碑”、以及六下江南的风流韵事,都成为了那个时代色彩斑斓的注脚。这些色彩不仅丰富了乾隆个人的审美世界,更成为了后世研究清代色彩文化的重要线索。
二、乾隆色谱:从历史档案到现代复原
走进乾隆的色彩世界,源自一次偶然的机遇。2005年,还在东华大学读博的王业宏(现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)在导师赵丰(现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,原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)的支持下,前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检索清代宫廷服饰文献,意外发现乾隆年间内务府织染局染作销算档案。这份档案详细记录了每种颜色的染料、媒染剂和燃料的消耗,为复原乾隆时期的色彩提供了宝贵的线索。
(图为京内织染局染作销算档案,仿制品)
以此为基础,2012年底,为了更加简明且形象地描述这批珍贵档案中的系列颜色,赵丰提出了“乾隆色谱”概念并组建了相应的复原小组(王业宏、刘剑、金鉴梅等参与),通过与国内外众多染色专家合作,经过数年的研究和实践,终于成功复原了“乾隆色谱”。这一成果不仅让后人得以窥见乾隆色彩世界的真实面貌,更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。
(图为2018年乾隆色谱复原成果)
三、东方传统色彩计划:传统与现代的碰撞
随着“东方传统色彩计划”的启动,乾隆色彩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。
为持续推动色彩研究的深化与创新,自2024年起,在茅台的支持下,国内有关机构、学者共同参与“东方传统色彩计划”,搭建深入挖掘传统色彩文化精髓的研究性平台。该项目携手“乾隆色谱”研究团队,运用数字化技术精心打造了《乾隆色卡》。
在“东方传统色彩计划”中,“乾隆色谱”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创新。研究团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,如高效液相色谱-二极管阵列检测器-质谱联用技术(HPLC-DAD-MS),对文物上的染料成分进行鉴别,结合颜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,实现了对乾隆色彩的精准复原。
同时,“东方传统色彩计划”还致力于将传统色彩与现代设计相结合,推动传统色彩文化的传承与创新。通过举办活动、研讨会等,不仅向公众展示了乾隆色彩的魅力,更激发了设计师和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,为传统色彩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回顾乾隆皇帝构建的“色彩帝国”,我们不禁为那个时代绚烂多彩的色彩世界所折服。而今天,随着“东方传统色彩计划”的深入实施,乾隆色彩的研究与传承正在迈向一个新的阶段。在这个色彩新时代里,我们不仅可以通过科技手段精准复原传统色彩,更可以将这些色彩融入现代设计之中,让传统色彩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。
(图为复原的“大红”色样本)
乾隆的色彩世界,不仅是对那个时代审美品味的见证,更是对中华传统色彩文化的深刻诠释。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色彩新时代,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色彩魅力,共同推动东方传统色彩文化的传承与发展。